- “中材科技勞模”專題系列報道(12)“張線長”成功記--記中材鋰膜有限公司項目建設部電氣、調試工程師 張健
- 2018-08-07
- “在當時過萃取我協調了32個操作人員在萃取拉膜,一次次斷膜一次次的重新穿,每次失敗后組織現場協調會分析速比設置,分析工藝設定參數,終于在第9天順利穿過萃取,”作為生產線“線長”的張健至今在回憶起滕州鋰膜生產線調試時還是非常激動和感慨。
在失敗中不斷成長的“線長”
張健今年34歲,是典型的“80后”干起工作身上有使不完的勁,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張健現在中材鋰膜負責項目建設主線設備電氣安裝及調試等工作,通過他的調試使設備產能及性能達到范圍內最優。在鋰膜對他磨煉最大、成長最快的就是中材鋰膜1號生產線的調試,由于對當時他對鋰膜生產線的工藝領域不熟悉,在調試之初沒有鋰膜相關經驗,同時在調試現場也缺少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那個時候在他心里一直壓著一塊大石頭,但是他告訴自己:“一定要做好,我的背后還有公司領導的支持和信賴,給了我很大的信心。”但是頭一次的失敗還是給張健很大打擊。在鋰膜1號生產線第一天開機,張健帶著3個剛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和1個剛進入公司不久的設備工程師,在非常倉促的情況下開機投料,雖然他已經做好充足的心里準備,可是在第一天開機調試依然出現很多問題,他跑上跑下確認現場設備狀態,就怕哪里安排不到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因組織開機太突然,造成現場顯得混亂。張健的心里壓力不小,中材鋰膜副總經理白耀宗看到他的心情,來到他的身旁和他一起分析了生產線問題,并鼓勵他讓他放下包袱,大膽工作,并充滿信心的任命他為“1號生產線的線長”。這使得張健內心不屈的信念得到激發:我要做好!張健當時堅定的說。
攻難關的 9天
一次失敗的經歷,并沒有打敗張健反而激發出他那股“較真的勁”。在總結上一次的失敗經驗后,他針對操作人員操作不熟練、設備運行不穩定,產線速度快等不利挑戰,采取了人海緊盯的戰術,人停機不停輪番上陣。尤其到了萃取工序的“關鍵戰役”,萃取工序是非常難啃的骨頭。為了打贏這場戰役,張健當時組織協調了32名戰斗員組織攻關戰役。一次次斷膜、一次次的重新穿,每次失敗后組織現場協調會分析速比設置,分析工藝設定參數,終于在第9天順利穿過萃取。張健說:“萃取的難關,對我來說壓力很大,生產線上30多個人一直都沒有好好休息,當時我們順利過關,心情還是非常激動和感慨,我們幾個在現場高興的歡呼,心里的大石頭也終于落地了。”在攻關的9天里,張健每天6點就起床,帶著夜班值班的3個人親自操作開機,讓現場操作工9點上班保證足夠的休息,屢敗屢戰,9天的過萃取經歷,是對張健身心磨礪,現場操作人員的經驗在不斷提升,這份努力是值得的,也是欣慰的,他很幸運的得到公司領導的贊賞,他一直堅信:“付出總有回報。”
創造貫通新速度
有了鋰膜1號生產線的優秀戰績,張健越來越成熟。在鋰膜3號生產線調試工作上,他又被委以重任成為“3號生產線線長”。有了1號生產線的成功經驗,張健在3號生產線調試上,打好提前量,提前制定調試計劃、調試方案;提前做好物料、工器具、防護用品的準備工作,不僅如此,他還做好部門的上下溝通協調,保證3號生產線以最快的速度實現了24小時內貫通全線的目標。24小時貫通使張健內心充滿了激動和豪情。他說:“一個優秀團隊應該具有的素質和精神,帶好團隊首先得嚴于律己,以身作則,在團隊里樹立榜樣精神,促使團隊里每個人都有主動性,做到集中力量做大事。”
采訪的過程中,可以感到張健內心充滿“鋰想”,十年的工作經歷,他經歷的太多的苦與樂,自從和愛人戀愛到結婚生子,9年的磕磕絆絆,他對家庭是愧疚的,至今他在家的最長時間沒有超過1周,有時出差4個月在家只能待2天,現在公司正處于項目建設期,難免會經常加班,所以對家庭的照顧是非常少的,跟父母也只是每周通個電話,每年只是春節回老家看看父母,“愛人劉艷平是一名中學教師,顧大局識大體,一個人照顧孩子和家庭,沒有讓我在工作中分太多的心”,說話的時候,他的充滿了感激和感恩,內心更加堅定了前方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