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8日,隨著北玻有限首套智能風電葉片模具交付儀式背景臺的車間大門緩緩的打開,59.6米的風電葉片模具在紅色重型卡車的牽引下慢慢移出車間大門,這成為北玻有限滕州基地建設發展史上的一個剪影,定格在現場全體嘉賓與員工的心中。此時此刻,在大門邊上既緊張又興奮的滕州分公司副總經理張明輝和幾名同志已經緊緊的擁抱在一起,每個人的眼睛里都充滿了激動的淚水。
成為中材科技首屆勞模
1999年從中專畢業的張明輝邁入北玻有限的大門,當時被分配到拉擠成型車間,一進廠他就被琳瑯滿目的產品所折服,師傅們給他介紹生產工藝時,他自己感覺壓力特別的大,發覺自己之前學的已經遠遠不夠用了,充滿危機感的張明輝暗下決心,一定要下苦功夫把相關的知識學透、學明白。之后,他一方面和崗位上的師傅學,另一方面就是利用休息時間參加專業的補習。在北玻工程復合材料事業部的生產現場,你總能看到一個年輕人勤奮學習的場景,一邊和師傅一起認真工作,一邊還詳細的做著記錄,下班回家后,他還及時整理筆記,總結操作要點和經驗。經過6年鍛煉,張明輝不僅成為一線的好手,更成長為公司的“小專家”。2005年他和時任工程事業部總經理李永國、時任工程副總工楊耀國一起參與了大型防腐平臺的研制工作。在研制過程中,張明輝解決了單臺拉擠設備多孔生產的,“工字”型材的單日產量由每天300米提升到每天520米。他還通過現場制作安裝工裝,安裝進度提前16天完成。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大型防腐平臺項目,榮獲建筑材料科學技術的二等獎,張明輝在2006年中材科技的首屆“勞模”評選中,成為中材科技勞模。
感動的108天
北玻有限董事長趙俊山感動的說:“基地建設從施工隊進場到第一套智能風電葉片模具交付僅用108天,感謝并肩作戰的同事。2017年初,依照北玻院“一個中心,兩個產業”的總體戰略布局,北玻有限在山東滕州建立制造基地。得知公司的整體安排后,張明輝二話不說,帶領模具、拉擠兩個產業的首批進駐人員,第一時間前往滕州。對于整個項目來說,一邊是生產廠房改造的基礎建設,一邊是北京部分生產線搬遷,一邊還有軌道交通、大型模具兩個產業不能間斷的交付任務。在張明輝的帶領下,滕州團隊迅速開展工作。他一方面有條不紊的安排了新舊兩個生產基地間的設備轉移,最大程度上保證了產能的平穩無波動;另一方面,他迅速在新基地組建隊伍,招聘一線員工并系統培訓,同時對生產及輔助設施的布局精準執行。基地5月份啟動建設,7月27日送電成功。之后第一臺拉擠機的試生產,9月8日,模具車間首套模具下線。截至2017年底,軌道交通生產線已到位19條,完成各類型材共計715噸;大型模具加工設備CNC已搬遷到位,滕州現場共計制作5套大型風電葉片模具,7套輔助模具,招聘員工180人,已基本進入正常運轉。滕州基地的順利投產,與張明輝高效的執行力是分不開的。
在陽光路上
2018年北玻組織的春節聯歡會上一首合唱《陽光路上》,現場PPT配合放映北玻滕州建設的視頻,觸動了現場所有人最柔軟的地方。視頻中出現一位員工背影讓大家記憶深刻,他白色的襯衫已經被汗水濕成透明,一手拎包艱難走在泥濘的路上。這個人是張明輝。在滕州工作期間,他處處以身作則,平日里很少回北京探親,家里家外全部交給媳婦打理,他的內心非常愧疚。每當這個時候,媳婦表示一定做他的堅強后盾,上小學的兒子也經常給他打電話鼓勵他。從1999年張明輝中專畢業到2017年成為滕州分公司副總經理,他已經工作近20個年頭,他說:“我喜歡北玻的人、我喜歡北玻的事業,我喜歡北玻這片沃土,他滋養我的內心,給我出發的動力,這就是北玻的精神。”
從 1958年3月研制出第一塊玻璃鋼板,到今年正好是北玻成立60年。在一個甲子的光陰里,一代又一代北玻人用辛勤的汗水和無私的奉獻,為北玻的發展獻出青春和智慧。采訪中,很多人都提到了北玻有一種精神,北玻黨群部昝海漪說:“北玻精神是匯聚能量,執著進取”;北玻黨群部部長張云華說:“北玻精神是默默無聞的奉獻”;北玻設備部部長吳仁宇說:“北玻精神是實干,是踏踏實實的干”;滕州公司辦公室姚利超說:“北玻精神是敢于吃苦,樂于奉獻,服從安排,不講條件”……每一名北玻人都有對北玻精神的解釋。人無精神則不立,企無精神則不強。北玻精神60年的豐厚積淀,已經成為北玻重要的組成部分,已經深深融入每名北玻人的日常工作中,成為工作的指南,北玻人也正在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創造著北玻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