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材科技榜樣”專題報道(3)找不到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
--記2016年度先進集體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大眾事業部制造設備工段
“找不到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這是大眾事業部制造設備工段主任工程師陳彥飛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說起中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大眾事業部制造設備工段擔負著為大眾汽車提供車用氣瓶生產線維護日常運行的職責。在這小小7個人的集體里,大家擰成一股繩,圍著設備找問題,繞著指標提效益,近兩年完成生產線設備改造59次,多次提出可實施的合理化建議,申請專利1項,成本降低137余萬元。
找不到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
陳彥飛是大眾事業部制造設備工段主任工程師,今年47歲,2007年進入中材科技,在這里留下了陳彥飛美好的青春歲月,留下了對廠子的無限熱愛。他說:“他每天最大的愛好就是在生產線里轉悠,每天看一看生產線,聽一聽設備有節奏的運行,就是一種享受”。2009年當上工段主任工程師陳彥飛,是典型“理工男”沒事就愛琢磨運行問題,他經常說:“找不到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氣瓶生產中旋壓工序能耗高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氣瓶在生產運行時為保證產品性能,工件在加熱過程中必須進行旋轉加熱,電磁鐵的消耗非常高,平均每個月每工序就要更換一只,每只電磁鐵大概在2000元左右,2015年一年就消耗量60多只,不但消耗高而且影響生產,設備故障還居高不下,陳彥飛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為此,陳彥飛和苗培山、王利民、陳英順等人一起攻關,白天鉆進生產線,夜里畫圖紙、出設計,經過幾周時間,反復論證其中有一次還將氣缸座拉壞,經過數次失敗,終于被他們攻克。他們將其改為氣動機械式自動控制方式,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不僅降低了設備故障率,還提高了生產效率,每年就能直接節省下10萬元的費用。
苗段長的“問題賬本”
苗培山是大眾事業部制造設備工段長,他已經在生產一線摸爬滾打10年了,有著豐富設備維修經驗。這么多年苗段長有個習慣,就是及時將生產線上遇到的問題、隱患和處理的過程都一一的記錄下來,形成有特點的“問題賬本”。這個“問題賬本”經常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2016年6月的一天臨近下班,生產熱火朝天的正在進行著,突然熱處理出現生產故障,接到生產報修苗培山帶著秦懷志、袁國應、石博,立即到現場進行處理,經過排查發現是一個中頻加熱的大功率電容損壞,苗培山頂著爐體高溫的炙烤在秦懷志的配合下,迅速將損壞元件更換完畢,但通電試機時發現設備可以啟動但不能帶負荷工作,這下問題復雜化了。時間在一秒秒的掠過,汗水從每個人的臉上流淌,要是不馬上解決就有全線停產的危險。這時苗培山靈光一閃迅速打開“問題賬本”,在多年前也發生過類似事故,有詳細處理過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終在晚上十點多發現是一個小電路板上的元件損壞,更換后設備正常啟動試機正常。
“兩個不合格”爸爸
苗段長有一個聰明調皮的兒子剛剛上小學五年級,陳彥飛的兒子也剛剛高考結束,這兩個爸爸雖然是在崗位表現非常優秀,可是在兩個兒子的“考核”中,經常“不及格”。由于苗段長的愛人工作性質經常倒班,他們的兒子經常被一個人留在家里,餓了泡碗泡面吃一口面包。有一次兒子自己在家燒水,把手燙起了水泡。回到家的苗段長摸著兒的小手,心里不是個滋味。陳彥飛的兒子今年高考,原本答應陪兒子參加高考,臨時因為單位生產線有事不能陪他,放下單位的通知電話,陳彥飛的心里左右為難,他最后還是把兒子叫到身旁,對他說:“你已經是男子漢,有能力面對挑戰,爸爸單位有急事,也請你原諒”。兒子、媳婦滿臉是驚詫和生氣表情,可陳彥飛一扭頭還是去單位了,陳彥飛后來對我哽咽說:“孩子這個關鍵時刻,最需要家人陪護,我想作為我兒子,等他大了以后一定會理解的”。